v风楼阁信息平台_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全国真实兼职凤凰楼信息

赛教天地

【心得体会】“眼观六路”——诗歌鉴赏入题视角

作者:舒 丙 旺

   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之一,在复习的过程中,我们除了掌握历史上一些基本的名家诗作、了解一些诗人的基本生平背景之外,必要的诗歌鉴赏练习和常规的解题技巧、方法的熟悉掌握也是很有必要的,两者互为补充。

    面对一道诗歌鉴赏题,我们学生应从哪些角度入题呢?我想,不外乎这样六个角度,统称之为“眼观六路”——观体裁、观题材、观作者、观警句、观注释、观诗题。这“六路”在一道诗歌鉴赏题中基本上是都有的,那么,这六个角度对我们鉴赏诗歌、正确解题有什么帮助呢?

    其一,观体裁。对诗歌体裁的辨认对诗词的鉴赏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,这也是诗歌鉴赏的入门知识。中国古典诗词中,体裁一致的诗词大多具有内容和结构上的相似性。如七言律诗,颔联和颈联必定是要求对仗工整的,尾联大多收束全诗,点出情感,这不仅提示了我们对偶的修辞手法,熟悉这一点也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有话可说,杜甫的《登高》和李商隐的《锦瑟》就是好例。再如慢词这种体裁,大多的内容结构都是上阕写景,下阕写情,从而达到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的效果,也让情感的抒发更形象,更具体可感。那么在解题之前,如是慢词体裁,那我们的脑海里这些基本的知识是必须首先就储存的。

    其二,观题材。体裁是诗歌的结构形式,而题材则是诗歌的内容,主要通过题目和诗句中的意象得到。一道诗歌鉴赏题,其主体内容及题材是入题鉴赏的第一步,如山水诗、送别诗、咏史诗、隐逸诗、爱情诗等各种题材,相同题材在情感的抒发和内容上也有某些同一性。如咏史诗,一般的咏史诗大多离不开咏史、怀古、伤今这样的情感基调;如送别诗,内容主体大多抒发离别的不舍,手法上多采用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;再如隐逸诗,内容也多写对隐逸的向往,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得。分清题材,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就有了方向性的思路和基本的答题语言储备。

    其三,观作者。对作者的了解是诗歌鉴赏入题很重要的一步,所谓“知人论世”也。这在具体的试题中体现为两种情况,一为作者我们不熟悉,一为作者我们熟悉。不熟悉的作者我们当然无从知人论世,只有借助诗歌的其它方面(诗句和注释)来简单了解;若是我们熟悉的作者,知人论世对解题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了。这不仅体现在熟悉作者的生平经历,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我们对作者诗歌主体风格的熟悉上。如杜甫多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其忧国忧民的情怀,诗风沉郁顿挫;李白多用浪漫的笔法抒发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和“乘风破浪会有时”的豪情,诗风飘逸浪漫;苏轼多把失意的生活寄托于山水天地,旷达而洒脱等。这些作家的知识要在我们的脑海中都要有清晰的知识建构,以在做题时获得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。

    其四,观警句。诗歌大多都是有好句的,不管是历代读者已公认的,或是我们学生第一眼就认定是好句的,对我们解读诗歌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。诗歌的警句是诗歌核心内容、核心情感的凝练表述,大多以对仗的形式出现,词的警句则不拘此形式。我们在读完一遍诗作后,有会于心或爽于口的好句,则要细心的斟酌分析,分析其中写到得意象,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其他表现手法,分析其中虚词所体现的微妙情感,再联系前后句,做全面的解读,或许弄通一句,其效果已胜于读全诗几遍,解题也可能会切中要害,事半功倍。

    其五,看注释。试题中若有注释,是绝对不能轻易放过的,有的注释甚至就直接告诉了你诗歌最主要的内容、情感或手法。注释,在诗歌鉴赏题中形式多样,有解释题目的,有注释作者的,有解释诗作背景的,有对其中的字句进行解释的,形式多样,内容或详或略。总之,做题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。如08年安徽卷《小孤山》诗,注释作者谢枋得“以忠义自任,曾率军抗元……绝食而死”就把作者介绍的一清二楚,且将介绍与诗歌极有益的钩连了起来。再如09年全国卷《鹧鸪天?代人赋》的注释有“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”,就将这首诗的大背景告诉考生,作者贬官后是愤慨不平还是纵情田园山水呢,至少为考生所能够提供了这两种思考的方向,这对释诗与解题就有相当大的帮助。

    最后,观试题。仔细的审题及基本的问题设计对诗歌鉴赏也有相当大的辅助作用,试题一般情况下有针对性、暗示性两个特点。如一般的诗歌鉴赏题的第一题的问题设计基本是就诗作的某一联、某几句,词的上阕或下阕来出题,这就告诉考生目光的焦点应投射的方向,在答案的组织上大多不宜涉及试题没有提到的部分,以免与下一题发生重复。另外,试题有暗示性,有的试题会提示考生“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极为巧妙”、“这首诗主题深刻”或“前两联抒情细腻”等语言,这些都是考生要引起重视的暗示性语言,在读诗时细细品味。

    综上所述,从析体裁到析试题,这六个方面都是准确、快速切入一道诗歌鉴赏题所必须关照到的,丢失了哪一个角度,都有可能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产生偏差,多走弯路,甚至错路。考生在具体的运用中,要综合这六个角度来思考,以全面、细致、高效的把握诗歌,从而做到解题的得心应手。

版权所有:安徽省太湖中学    网站备案: 皖ICP备08005272号-1
地址: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  电话:0556-4162746
网站维护:信息中心   技术支持:一网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


页面执行速度0.0028秒